科德集团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新常态下,6大亮点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向好

来源: 发布日期:2015/7/22 8:20:34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备受关注的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GDP一季度同比增长 7.0%,二季度增长7.0%,皆好于市场预期。这是一个不错的增长速度,之所以能够克服压力实现7%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根据情况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

  “GDP增速7%”是今年中国政府为经济增长预设的目标,然而在一季度和二季度中,中国GDP增速再次击中政府预设“7%”的靶心。这个数据一出,部分外媒及经济学家质疑称,由于计算方法的差异,中国当前GDP增速或被高估。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第四期《新常态•光明论》访谈现场向光明网记者表示,上半年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下半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年经济增长率将略高于7%。

  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张立群指出,这种信心首先来自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具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其次,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类基本条件诸如人力资源、资金供给等要素和过去相比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而我国在2002年到2014年的GDP平均增长率是9.92%。“所以中国的潜在增长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即便扣除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这些要素,张立群表示,“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也是在7%以上的”。透过上半年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GDP、就业、物价、居民收入等经济数据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张立群表示,支持中国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的一些关键因素诸如投资、消费、出口等因素“缓中趋稳”,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步伐在加快。而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上半年经济增长下行初步触底并呈现六大亮点。

  第一、工业增速持续回升。5、6月份PMI指数中的产成品、原材料库存指标呈现提高态势,2季度工业增速的持续回升成为支持经济增长趋稳的重要因素。

  分析原因,张立群表示,主要与库存调整周期变化和过剩产能调整相关。二季度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以及对市场预期的逐步好转,企业补充库存开始增加。而对过剩落后产能调整力度加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业的产能利用状况,也促进工业生产回升。

  第二、投资增长趋稳,有一定可持续性。今年1-6月份,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与1-5月份持平。投资增长出现趋稳态势,改变了2014年以来投资增速下降的一个格局。分析原因,张立群认为主要是支持投资增长的因素开始恢复,一是房地产投资对投资增长的负面影响持续减小。1-6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较1-5月份降低0.5个百分点,较1-5月份0.9个百分点的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较1-4月份2.5个百分点的降幅收窄2个百分点。

  此外,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提高。1-6月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19.1%,增速较1-5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这表明随着稳增长政策力度的加大,政府主导的投资有所加强。其中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较1-5月份提高3.1个百分点,对基础设施投资产生了重要推动。

  第三、就业趋稳。张立群指出,上半年在如此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能保持就业稳定是难能可贵的。上半年GDP增速只有7%,但新增就业718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在5.1%附近。就业形式总体稳定,这对保障基本民生至关重要。

  无论是经济的减速换挡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最担心的就是其对基本民生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改善很重要的指标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快于GDP增速,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第四、出口增长由负转正。6月份出口同比增长2.1%,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负增长状态。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出口增速继续下降,成为影响经济下行的因素之一。在稳出口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效果初步显现的支持下,出口增长开始转稳,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开始形成。

  第五、消费增长持续稳定。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增速较5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最近几年来,消费增长总体平稳,与投资和出口增速持续降低形成明显反差。这既与消费活动的特点相关,更为重要的是与确保基本民生稳定的各项政策相关。

  第六、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逾14年新低,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只有4.6%,进6年来新低,PPI下降4.6%,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了1.46万亿;另一个数据却是工业增加值却增长了6.3%。看似矛盾的数据,恰恰是结构调整优化的表现。

  从企业层面看,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筛选更好的企业淘汰不好的企业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以及区域经济的分化都在加剧,这说明结构调整的步伐有所加快,稳中求进。

  尽管工业增长有限,但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8.4%,占了GDP的49.5%,已经排到了第一位;而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比去年同期提5.7个百分点。即使是工业产业本身,新能源汽车、计算机、工业机器人等高科技、中高端制造业及民生产业却快速增长。矛盾的数据,正好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已经显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新战略正在发挥作用。透过上半年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GDP、就业、物价、居民收入等经济数据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张立群表示,支持中国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的一些关键因素诸如投资、消费、出口等因素“缓中趋稳”,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步伐在加快。而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上半年经济增长下行初步触底并呈现六大亮点。

  第一、工业增速持续回升。5、6月份PMI指数中的产成品、原材料库存指标呈现提高态势,2季度工业增速的持续回升成为支持经济增长趋稳的重要因素。

  分析原因,张立群表示,主要与库存调整周期变化和过剩产能调整相关。二季度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以及对市场预期的逐步好转,企业补充库存开始增加。而对过剩落后产能调整力度加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业的产能利用状况,也促进工业生产回升。

  第二、投资增长趋稳,有一定可持续性。今年1-6月份,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与1-5月份持平。投资增长出现趋稳态势,改变了2014年以来投资增速下降的一个格局。分析原因,张立群认为主要是支持投资增长的因素开始恢复,一是房地产投资对投资增长的负面影响持续减小。1-6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较1-5月份降低0.5个百分点,较1-5月份0.9个百分点的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较1-4月份2.5个百分点的降幅收窄2个百分点。

  此外,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提高。1-6月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19.1%,增速较1-5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这表明随着稳增长政策力度的加大,政府主导的投资有所加强。其中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较1-5月份提高3.1个百分点,对基础设施投资产生了重要推动。

  第三、就业趋稳。张立群指出,上半年在如此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能保持就业稳定是难能可贵的。上半年GDP增速只有7%,但新增就业718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在5.1%附近。就业形式总体稳定,这对保障基本民生至关重要。

  无论是经济的减速换挡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最担心的就是其对基本民生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改善很重要的指标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快于GDP增速,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第四、出口增长由负转正。6月份出口同比增长2.1%,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负增长状态。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出口增速继续下降,成为影响经济下行的因素之一。在稳出口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效果初步显现的支持下,出口增长开始转稳,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开始形成。

  第五、消费增长持续稳定。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增速较5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最近几年来,消费增长总体平稳,与投资和出口增速持续降低形成明显反差。这既与消费活动的特点相关,更为重要的是与确保基本民生稳定的各项政策相关。

  第六、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逾14年新低,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只有4.6%,进6年来新低,PPI下降4.6%,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了1.46万亿;另一个数据却是工业增加值却增长了6.3%。看似矛盾的数据,恰恰是结构调整优化的表现。

  从企业层面看,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筛选更好的企业淘汰不好的企业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以及区域经济的分化都在加剧,这说明结构调整的步伐有所加快,稳中求进。

  尽管工业增长有限,但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8.4%,占了GDP的49.5%,已经排到了第一位;而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比去年同期提5.7个百分点。即使是工业产业本身,新能源汽车、计算机、工业机器人等高科技、中高端制造业及民生产业却快速增长。矛盾的数据,正好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已经显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新战略正在发挥作用。

 展望下半年,张立群分析认为,“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年经济增长率将略高于7%”。

  上半年经济6大亮点背后最重要的支撑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这个信心首先来源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具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

  其次,我国经济持续较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过程现在远远没有结束,目前我国仍然处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与发达经济体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这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过去10年间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平均拉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1.8百分点。这种底气还来自于前期稳增长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激发新的活力。张立群认为,下半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已经显现。从“三驾马车”分析,下半年房地产投资有望转稳、基础设施投资稳中略升,将为稳住投资发挥重要作用,加上消费将保持平稳、出口有望微升,将合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此外,张立群指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类基本条件和过去相比并没有发生太明显的改变。虽然有观点认为,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老龄化在加剧,但需要看到的是:近几年,我国15-60岁的劳动人口仍保持10亿的巨大规模;全社会的就业总人数从2002-2014每年都在持续增加;第二、三产业的非农产业就业人口从2002到现在一直持续增加;农民工数量从2008年到现在每年也都在持续增加,这表明从支持社会生产发展的人力资源来看,很多潜力是被压制的,也就是说中国的生产发展并没有实现充分就业。从这个角度来看,直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发展从人力资源来看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从资金的供给来看,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在40%以上,人民币存款余额132万亿,其中居民存款53万亿。支持生产发展的资金条件也是非常充足的,和过去比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而在世界经济这一轮科技进步的大潮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加快,和世界经济联系的程度也进一步增强。信息化、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技术进步因素和过去比总体向好。从改革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环境总体日趋完善。

  所以说,综合支持经济发展的各类要素条件和过去相比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而中国在2002年到2014年的GDP平均增长率是9.92%。实际上测算潜在经济增长率很多就是用过去中长期的平均增长水平作为潜在的产出水平。

  所以张立群分析认为,中国的潜在增长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即便扣除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这些要素,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也是在7%以上的。政策很重要,但是政策发挥作用是需要条件的,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政府的宏观调控就可以发挥作用,实现经济平稳增长。而近年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更加精准的调控,实际上,稳增长的目标在更进一步得到落实。

 欢迎转载分享,转载注明挖掘机加长臂、拆楼机加长臂、抓木器、快换接头、松土器专业生产厂家-衡阳科德工程机械  

    官方网站地址http://www.hykede.com非常感谢

产品精确查找:

选择产品类型
请选择产品小类
搜索产品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关于科德
集团介绍
科德文化
技术研究
生产现场
厂区一览
荣誉资质
我们的优势
产品中心
大小臂
挖掘机挖斗
振动锤
液压剪
破碎锤
抓木器
抓钳器
快换装置
松土器
产品应用
施工案例
产品视频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技术资料
维修中心
中心简介
维修流程
客户中心
售后服务
在线留言
科德荣誉资质
人才招聘
加入科德
培训发展
Q&A
在线简历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营销网络
 合作品牌: 沃尔沃集团 |  大宇(中国) |  韩国斗山 |  神钢工程机械 |  日立(中国) |  小松(中国) |  卡特(中国) | 
衡阳市科德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14 ked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050号-1 技术支持:睿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