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德集团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中国制造”向高价值链攀升,不仅靠成本优势

来源: 发布日期:2014/9/28 9:36:09

        中国拥有“把创新性的设计转变成可靠、具有合理价格的制成品”的能力。这是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独特之处。小到一枚纽扣,大到一台水轮机组,制造业代表着民生福祉,代表着综合国力。

 出口已形成多元格局

  麦吉尔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出租车司机,虽然远在东非,但日常生活却和中国有着不少的关联:他用的是华为手机,穿的是中国生产的衣服,是一名“中国制造”的忠实粉丝。“便宜耐用”,这是他与本报记者交谈时,给“中国制造”所贴的标签。

  本报记者2002年在非洲采访时注意到,从摩洛哥到阿尔及利亚,从喀麦隆到南非,除了偶尔看到中国公司的广告牌外,市场上的中国货并不多见。也就是10年多的时间,情况完全不同了。从地摊货到高档商品,“中国制造”几乎遍布非洲各地,销路广,销量也很大。

  欧美人似乎比非洲人更早熟悉“中国制造”,服装鞋帽、旅游纪念品、电子产品……不一而足。如果仔细对比观察,从这些琳琅满目的中国货中,不难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近年来,“中国制造”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开始向高端发展,衣服、鞋帽的比重有所下降,电子和家电产品逐渐打入美国市场,诸如海尔冰箱、海信电视机等中国自主品牌已经出现在美国大型连锁卖场。美国人约翰告诉本报记者,不久前他刚买了一部手机,不是苹果,也不是三星,而是中兴手机,“用它打电话、收发邮件都很方便”。

  中国产品出口已经形成了多元格局。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制造”厚积薄发,加快了进入世界市场的步伐。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风生水起,船舶、机床等高附加值产品的“蛋糕”在世界市场不断做大。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俄罗斯财政部财政研究所国际财政中心博士、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谢尔盖·萨温斯基认为:“这非常不容易,要知道美国在该领域已经领先百余年了。”

  不仅仅依靠成本优势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制造业外向型特征愈发明显。有舆论担心,“中国制造”吞噬了许多国家的市场份额,抢了别人的“饭碗”。也正因如此,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保护和纠纷时有发生。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对本报记者说,中国重汽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就时常遭遇他国的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

  “会有一些挤占效应,市场经济就是这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华坦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占有率这么高,靠的不仅仅是成本优势。”中国拥有“把创新性的设计转变成可靠、具有合理价格的制成品”的能力。这是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独特之处。“一个产品、一个原型做出来,中国能够很快、低成本地进行大规模生产,并且能把世界资源较好地整合起来进行加工制造。”

  光伏产业就是个鲜活的例子。多晶硅炉来自美国企业,组件来自杜邦,高级管理人员来自国外领先光伏企业,中国把全世界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中国制造”。

  “当今制造业是全球分工、价值链垂直分工的格局,很多制造业生产活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李晓华表示,中国制造业的这种独特能力可为上下游企业所在国家带来机会和市场。

  技术创新是重要出路

  目前,中国制造业不断向着产业链的更高层次攀升,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日益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和201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达到了6012亿美元和66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9.6%和9.8%。

  马纯济告诉本报记者,2013年,中国重汽出口重型卡车2.4万辆,其中,达到欧五标准的重卡产品开创了我国重卡批量进入发达地区的先河。目前,中国重汽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营销基地,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备年出口重型汽车3.5万辆的市场能力。

  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变化。“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高端制造业领先,中国处于中端并向更高价值链攀升,而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正在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马丁·贝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近年来,有人认为中国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消退。对此,李晓华认为并不尽然。他说,稳定的政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具备一定素质的劳动力以及产业配套设施的支撑,是实现产业转移的条件。从这几个要素看,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国家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替代中国。以越南的服装行业为例。2012年,越南服装净出口额为134.6亿美元,但纺织业净进口超过50亿美元。“越南的原料跟不上,针头线脑都要靠进口,而中国的产业体系是比较完善的。”

  有分析认为,尽管优势仍在,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却不容忽视。一方面,中国需谨慎处理劳动力价格上涨而失去的部分价格优势,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和贸易仍未根本回暖,出口压力增大,内生动力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因此,技术创新就成为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产品精确查找:

选择产品类型
请选择产品小类
搜索产品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关于科德
集团介绍
科德文化
技术研究
生产现场
厂区一览
荣誉资质
我们的优势
产品中心
大小臂
挖掘机挖斗
振动锤
液压剪
破碎锤
抓木器
抓钳器
快换装置
松土器
产品应用
施工案例
产品视频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技术资料
维修中心
中心简介
维修流程
客户中心
售后服务
在线留言
科德荣誉资质
人才招聘
加入科德
培训发展
Q&A
在线简历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营销网络
 合作品牌: 沃尔沃集团 |  大宇(中国) |  韩国斗山 |  神钢工程机械 |  日立(中国) |  小松(中国) |  卡特(中国) | 
衡阳市科德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14 ked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050号-1 技术支持:睿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