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德集团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加强

来源: 发布日期:2018/9/18 8:15:40

 改革开放40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服务业投资比重明显提高,区域投资结构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创新领域投资明显加强,民生领域投资比重提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总体要求,着力提高投资的有效性,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投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助力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一、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历史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后40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跨越式发展。1981-2017年全社会投资累计完成490万亿元,年均增长20.2%。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施工项目建设规模达132万亿元,而1980年仅为4822亿元;2017年施工项目个数89万个,投产项目个数62万个,均为改革开放后历史最高水平。

各类投资主体均保持较快增长。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投资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1980年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高达86.9%,其他所有制经济占比不足15%。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其他所有制投资形式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投资形式。2017年,我国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投资占29.6%,股份制经济投资占28.9%,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占33.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占比为3.9%[1]。

40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 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后,非公经济中的民间投资得到极大发展,2004年我国民间投资比重为41.7%,至2012年该比重已达62.4%,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企业投资自主性进一步增强,2013-2017年全国民间投资累计完成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7%,增速比全社会投资高0.4个百分点;这一期间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平均比重为63.2%。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蓬勃发展,小微企业投资快速增长,2017年小微企业投资同比增长11.2%,增速高于同期全社会投资4.2个百分点,新注册小微企业平均投资规模高于存量小微企业。

投资保持了对经济增长较高的贡献率。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从资本形成率[2]上看,1978年资本形成率为38.9%,2003年投资开启近十年的平稳快速增长,2011年资本形成率达到48%,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峰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深入发掘内需潜力,特别是消费需求潜力,使我国经济增长从过去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局面转变。2017年,全国资本形成率为44.4%,低于最终消费支出9.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1%,低于最终消费支出26.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有效投资与消费升级良好互动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

二、服务业投资比重明显提高,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一产业投资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第一产业是我国经济运行的生产基础,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开,第一产业投资焕发生机;2004年起中央连续十五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第一产业投资再上新台阶。1982-2017年,我国第一产业投资累计完成近15万亿元;年均增长18.3%。第一产业投资的较快增长,有效提升了农民的劳动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第二产业投资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始终是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1982-2017年,第二产业投资累计完成198万亿元,年均增长20.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发展新动能,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呈现结构加速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局面。2013-2017年我国工业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完成42万亿元,年均增长17%,增速比同期工业投资高6个百分点;2017年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4%,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传统产业,2013-2017年装备制造业投资累计完成35万亿元,年均增长12.3%,增速比同期工业投资高1.3个百分点;2017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34.6%,比2012年提高2.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开始发力,新动能加速培育,2013-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累计完成10万亿元,年均增长14.6%,增速比同期制造业投资高3个百分点;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13.5%,比2012年提高2.8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稳步上升。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带动下,我国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稳步上升,1993年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随后在投资中的引领地位日趋巩固。1982-2017年,第三产业投资累计完成277万亿元,年均增长21.3%;2017年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9.6%,比第二产业投资高2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投资的引领、支撑作用与日俱增,是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区域投资结构更加合理,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大板块投资协调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指出:一部分有条件地区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充分尊重了我国当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有效促进了东部地区投资的快速发展,也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随后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央出台一系列区域政策,1999年11月确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2004年3月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在政策的推动下,三大板块投资增速明显加快,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1983-2017年,东部地区投资累计完成211万亿元,年均增长20.3%;中部地区投资累计完成115万亿元,年均增长21%,西部地区投资累计完成115万亿元,年均增长22.4%;东北地区投资累计完成41万亿元,年均增长18.8%。

新的区域增长极投资蓬勃发展。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催生出新的增长极。“一带一路”极大推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有力带动了国内相关地区的投资增长,2017年政策涉及的18个地区投资合计增长8.1%,增速比同期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高0.9个百分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升级有条不紊,互联互通快速发展,2017年三地交通领域完成投资3202亿元,增长8.6%。2017年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个省市投资合计增长11%,增速比同期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高3.8个百分点。

在完善“四大板块”“三大战略”总体发展战略的同时,中心城市群、自由贸易区(港)、国家级新区的建设蓬勃发展,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新动力。2017年,珠三角城市群投资增长13.4%,关中城市群投资增长17.1%,海峡两岸城市群投资增长12.6%,成渝城市群投资增长13.9%。

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

交通运输业投资效果显著。4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投资始终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运输保障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1997-2017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累计完成投资近40万亿元,年均增长18.4%。铁路建设如火如荼。经过40年的建设,我国铁路网四通八达,2017年我国铁路营运里程为12.7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了7.5 万公里,其中,高铁营运里程已突破2.5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铁骨架基本建成。近五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年均投入7000多亿元,是铁路建设历史上完成投资和投产新线最多的时期,也是我国路网规模和质量提升最显著的时期。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2017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了38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3.6万公里。目前我国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建成,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逐步提升。民航基础设施实现了大跨越。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机场布局不断完善,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高。2017年我国民航线路748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了733万公里,定期航班通航机场已达228个。水路运输布局更加合理。2016年末全国沿海主要规模以上港口码头泊位6096个,内河主要规模以上港口码头泊位13616个;2017年末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内河航道“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港口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管道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我国输油(气)管道里程已由1978年的0.8万公里增加至2017年的12万公里。中缅天然气管道、海上战略通道—唐山LNG、兰郑长成品油管道等多条油气管道建成投产,我国油气管网格局已初步形成。

水利、生态、公共设施等领域投资不断取得新成效。水利管理业投资成效明显。1982-2017年,我国水利管理业投资累计完成6万亿元,年均增长20%。一批重大水利设施建成使用,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投产,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四川亭子口等江河控制性枢纽工程建成发挥效益。陕西引汉济渭、西藏拉洛、西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长江、黄河、淮河、太湖等江河治理及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治理投入持续增加。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新的发展理念,2013-2017年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累计完成1.2万亿元,年均增长29.1%。2017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736万公顷,已有自然保护区275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3个。2016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9220亿元,其中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819亿元。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近年来,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进一步增加,2013-2017年累计完成投资24万亿元,年均增长23.8%。2016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54331平方公里,比1990年增长3.2倍;城市供气管道长度57.8万公里,比1990年增长23.1倍;城市道路长度38.2万公里,比1990年增长3倍;城市排水管道长度57.7万公里,比1990年增长8.9倍;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7平方米,比1990年增长6.6倍;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6779万立方米。随着公共设施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市政设施进一步改善,公共资源配置有效性显著提升。

信息基础产业投资效应稳步显现。信息通信网络既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网络强国的基石,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2013-2017年信息传输业投资累计完成近1.5万亿元,主要用于光纤建设改造和4G网络建设。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中央财政组织实施三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支持全国27个省(区、市)约13万个行政村开展光纤宽带建设和升级改造,三批试点建设完工后,将提前实现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全国98%行政村光纤通达和90%以上贫困村覆盖宽带网络的目标。至2017年底,我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5亿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已达2.9亿户。2016年底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实现了移动宽带从3G到4G的跨越发展。同时,我国于2013年率先启动5G研发工作,2018年将在部分城市开展5G网络建设试点。2017年我国移动宽带用户总数达11.3亿户。

五、民生领域投资比重提高,有力促进了民生的改善和提高

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投资有效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投资逐年增加,始终保持较快增长,1982-2017年教育领域投资累计完成7.4万亿元,年均增长18.8%。2017年,已建成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比1978年增加2033所;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762万人,比1978年增长17.9倍。目前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全国832个贫困县有10.3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已达到“底线要求”,占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4.7%,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整体改善,乡村学校成为当地最美的风景线。1982-2017年医疗卫生领域投资累计完成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5%。2017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98.7万个,比1978年增加81.7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4万张,比1978年增加590万张;2017年末,已建成各类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机构2.9万个,提供养老服务床位714万张。

旅游、文化等消费升级领域投资快速增长。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民生领域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投资均呈快速增长,有效供给持续增加,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稳步前行。2013-2017年我国公园和旅游景区管理业投资年均增速高达33.2%;旅游投入的增加、景区的不断开发与完善使近年来国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5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6万亿元。2013-2017年文化及相关领域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1.5%,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正在构建形成;2013-2017年体育领域投资年均增长14.1%,全民健身已蔚然成风。

住房保障工程大力推进。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住宅建设规模大幅增加,有效改善了人民的居住条件。1998年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后,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1998-2017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85万亿元,年均增长21.4%;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7.1%,比1997年提高4.4个百分点;2017年我国全社会住宅施工面积65万亿平方米,是1997年的4.4倍。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有效改善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条件,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驶入快车道,2015-2017年全国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1816万套,2016-2017年改造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300多万户。大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使用,对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六、重点领域投资得到加强,提高了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能力。1982-2017年,我国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94万亿元,年均增长20.2%。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科技投资不断增加,促成了工业多个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和支线飞机ARJ21等产品顺利下线和试飞成功,北斗导航系统接近组网运行,国产钻井平台实现深海海上气田开发,载人深潜取得突破,国产高档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高速铁路主要设备实现国产化;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清洁能源发展大步前进,至2017年末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已达3582万千瓦,比2012年增长1.8倍,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6367万千瓦,增长2.4倍,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和核电在建规模均为世界第一,煤炭清洁化利用和石油天然气深度开发水平不断提升;在智能制造领域,我国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分布式控制系统、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等一批长期依赖进口的项目实现突破;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51.2%,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81%,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67%。

成绩已成过去,任务已摆眼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不断提高投资质量,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欢迎转载分享,转载注明挖掘机加长臂、拆楼机加长臂、抓木器、快换接头、松土器专业   

    官方网站地址http://www.hykede.com非常感谢!

 

产品精确查找:

选择产品类型
请选择产品小类
搜索产品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关于科德
集团介绍
科德文化
技术研究
生产现场
厂区一览
荣誉资质
我们的优势
产品中心
大小臂
挖掘机挖斗
振动锤
液压剪
破碎锤
抓木器
抓钳器
快换装置
松土器
产品应用
施工案例
产品视频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技术资料
维修中心
中心简介
维修流程
客户中心
售后服务
在线留言
科德荣誉资质
人才招聘
加入科德
培训发展
Q&A
在线简历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营销网络
 合作品牌: 沃尔沃集团 |  大宇(中国) |  韩国斗山 |  神钢工程机械 |  日立(中国) |  小松(中国) |  卡特(中国) | 
衡阳市科德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14 ked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050号-1 技术支持:睿博网络